證監會果然速度!!11號一早公布了小米CDR招股書,14號就公布了反饋意見,而且竟然被證監會批評招股書具有浮夸性和恭維性哈哈哈哈哈小編已經笑出豬叫了。
不過小米招股書還是有很多亮點的,而且,我們還發現了招股書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具體內容,往下滑呀↓↓
亮點一:更新版的招股書標明了CDR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和定價方式
小米14號更新的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的CDR所對應的基礎股票占CDR和港股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7%,且本次發行CDR所對應的基礎股份占本次CDR和港股發行總規模(含老股發行規模)的比例不低于50%。
但招股書中并未披露CDR融資金額。不少于7%到底是融資多少錢?要看小米的市值多少。如果以目前市場預計的700億美金至800億美金市值來算,CDR融資額度在49億美金至56億美金之間。
對于CDR如何定價,此前業界有三種分析。一種認為,監管層會進行窗口指導,引導企業發行參考23倍市盈率,來發行CDR;另一種認為,CDR本質上是基礎證券在異地上市的存托憑證,只需要按照正股價格進行轉換即可;還有一種是CDR應該在正股價格基礎上,稍微打折后在境內發行。小米CDR招股書披露,CDR發行采用詢價方式確定價格,CDR發行按與港股孰低的原則定價。這說明小米CDR發行價格肯定不會高于港股定價。
亮點二:小米強調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絕不只是因為情懷
小米的招股書里給自己的定義十分明確,我們是互聯網公司!可是小米的營業收入中互聯網服務只占了9%左右,占最多還是手機,約70%。
為什么雷軍要強調自己是互聯網公司?除了自己的情懷,我們認為公司的估值也是定位選擇的重要原因。假如小米按照硬件公司定位的話,看下硬件公司的“大拿”,蘋果公司的市盈率也只是20倍左右,但互聯網公司的“大拿”亞馬遜,其市盈率約200倍。同樣是行業龍頭,不一樣的定位,在不同的估值體系下,市盈率相差如此之大,也難怪小米執念于互聯網公司的定位。
但小米憑什么底氣十足的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
我們來看小米的毛利,2018年一季度的互聯網服務營業毛利達到21.2億元,對比下智能手機只有19.7億元。而且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穩定在65%左右,遠甩智能手機的毛利N條街。同時小米的業務模式與互聯網公司采用的模式是相似的——通過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吸引用戶,再通過其他方式獲取利潤,這一模式曾被樂視發揚光大并成功崩盤(微笑)。除此之外,小米試圖構建的是一種如互聯網服務般的用戶運營機制,高的用戶粘性帶來持續的用戶價值。因此,小米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也無可厚非。
亮點三:募集資金到底30%還是40%打造全球化版圖?
在招股書第十五節 募集資金運用里,小米將40%的資金用于全球擴張,然而在第三節 本次發行概況中,小米說,30%用于全球擴張,10%作營運資金。好了,小編要去找證監會要雞腿了!
我們按照披露里第十五節的內容來看:
小米的募集資金第一個方向是用于研發自主產品,聘請工程師、設計師、科學家和其他人才。看看,小米就是不一樣!大部分企業都是聘請專業化人才,在小米這,專業化人才都成了和“等等”一個level的了。不過工程師、設計師、科學家和其他人才是科技公司的核心,小米投這么多錢打磨產品,是得以立業的重要原因!
小米的募集資金第二個方向是加強生態鏈,指的是公司的投資戰略。截至3.31,小米投資或孵化的210多家企業中,有90多家是專注于發展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產品的。未來小米將繼續強化有核心業務有關的生態鏈企業的投資,使公司實現戰略協同。
小米的第三個募投方向是重點,40%的資金將用于全球擴張。你們要知道,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是占據了領導地位的!除此之外,小米已經在印尼和西班牙取得了初步成果,未來將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東南亞市場等等。希望“國貨之光”小米和華為攜手在全球各地燎原!記得加價賣吼!
亮點四:小米凈利竟然是虧損的!!
合并利潤表顯示,小米扣非后凈利潤除2015年為虧損22億多元,在2016年之后則一直保持盈利,其中的差異主要是由非經常性損益中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科目造成,在2015至今的三年一期報表中,該項數額分別高達-87.59億、-25.23億、-540.72億和-100.71億。
這主要是由于會計處理準則導致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科目需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而隨著小米業務發展、估值提升,其公允價值也不斷上升,從而造成了“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較大”。可以說這是CDR類公司與一般A股上市公司的一大區別,是其特有的會計處理,并非真正虧損。所以啊,那些說小米“巨虧”的,都是噱頭。
亮點五:價低的“紅米”手機創造了絕大部分手機營收
小米的中端機是手機營收占比最高的,其次是入門機。從小米的手機型號分類來看,也就是紅米系列手機為小米貢獻了大部分營收,在蘋果手機搶占高端機市場的時候,小米大舉進攻中端機和入門機層次,憑借超高的性價比打造出雷軍的手機帝國。紅米系列銷量占了手機總銷量的3/4,“薄利多銷”卻對公司估值有威脅。眾所周知,在去年曝出小米IPO消息時,小米最高傳出2000億美元估值。但根據目前多方消息確認,小米公司在H股估值大概在700~900萬美元之間。而造成這一估值的最大原因在于,不少投資者仍將小米認定為一家硬件公司,并且是一家受困于低利潤率的硬件公司。
亮點六:海外營收占比擴大,約三成比例
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分別為40.56億元、91.54億元、320.81億元和124.7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07%、13.38%、27.99%和36.24%。
這同步呼應了小米將40%募集資金用于海外擴張的選擇。截至3.31,小米已經進入74個國家的市場。
亮點七:境內專利列了174頁!3607件!發明專利2677件!
小米的境內專利列了整整174頁,一共3607件!外觀設計921件,實用新型專利9件,發明授權專利2677件,單單過一遍就眼暈!在A股上市公司里,專利過半百就已經比較少見了。要知道,“專利大戶”華為的發明專利授權量也只是3293件,再次希望小米和華為手拉手不斷突破新高度!專利數量是公司研發實力的重要代表,小米的研發實力不容小覷。
其他亮點
招股書中還披露了很多值得深扒的內容,但我覺得你們不想看了(才不是我不想寫了),所以,下面大概提一下,如果想讓我繼續扒,留言昂。雖然留了也不一定扒。
1、小米金融逐步剝離
2、雷軍投票權高達57.9%
3、AB股表決權不一致
4、存在上市對賭協議
5、未拆除VIE框架
不想寫了,沒了。
突然想起來,我們的分析師“學而不禿”的男票就是小米的。
嗯,我一點兒也不羨慕,一點兒也不羨慕!一點兒也不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