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3月5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79家,其中,主板313家,中小板122家,創業板244家。其中正常待審企業642家,中止審查企業37家,終止審查4家。
截至2017年9月28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576家,其中,已過會50家,未過會52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476家,中止審查企業50家。
可以看到,僅半年多的時間,在會排隊企業一共減少103家,中止審查企業增加了13家。“IPO堰塞湖”正在加速消化,如果保持當前的發行節奏,預計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可消化完畢。
另外,參考證監會定期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以及證監會公布的企業預披露信息,對從受理至拿到反饋意見的耗時進行分析:
2015年7月2日公布的表單中,進入反饋程序的一批企業是2014年6月27日報送材料的企業,從報送材料到獲得反饋用時370天左右。
2016年5月5日公布的表單中,拿到反饋意見的一批企業是2015年7月3日報送材料的企業,從報送材料到獲得反饋用時310天左右。
2017年3月9日公布的表單,拿到反饋意見的一批企業是2016年6月3日報送材料的企業,以此計算,當前從報送材料到獲得反饋用時為280天左右。
2017年9月28日公布的表單,拿到反饋意見的一批企業是2017年6月19日報送材料的企業,以此計算,當前從報送材料到獲得反饋用時僅為101天左右。
可以明顯看到,等待期的確在縮短。IPO快速發行已經實現了常態化。
據從證監會了解到的信息,會里正大力減少反饋的次數,傾向于一次性溝通全部問題,未來整體審核周期不會超過400天,也就是13個月。
同時,減少反饋次數也意味著不會給發行人過多的反饋機會,不會像以前一樣讓企業反復修改材料,那樣效率太低。在封卷前一般不再給中止審查修改材料的機會,如果發現比較嚴重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會要求撤材料重新排隊。
所以第一稿申報文件非常重要,這一稿申報文件其實也可以說決定了你本次IPO成功與否。因此,券商等中介機構在輔導企業進行項目申報時,一定要把第一稿材料扎實做好。
有些企業或者中介機構心存僥幸,想要趕在披露年報、半年報前倉促申報,占個位置,排個隊,等反饋下來再對一些帶病問題的數據等進行修改和解釋,當心這是個坑,因為這極大可能會影響你的發行審核。
(綜合整理自全景網、中國證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