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召開的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2017年第59次發審委會議結果顯示,福州瑞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芯微電子”)IPO未獲通過。
公司一直從事集成電路的設計與開發,主要專注于數字影音和影像處理、移動智能終端、移動計算等系統集成芯片的研究和開發,應用領域包括平板電腦、TV BoX、游戲盒子、LoT設備、車載智能終端、VR/AR設備、無人機等。
發審委關注的3個主要問題是:(1)業務真實性(2)所得稅費用為負(3)資產減值損失
2014年瑞芯微凈利潤為5,516.24萬元,英特爾2014年度向公司支付服務費用共計6,598.05萬元,該項收入的毛利率超過99%。
目前,集成電路產業主要有IDM模式和Fabless模式。而瑞芯微采用Fabless模式,專注于集成電路設計,將晶圓加工、封裝、測試等委托給晶圓代工、封裝和測試企業。而英特爾、三星等大型企業則采用IDM模式。我國IC設計企業技術實力普遍偏弱,瑞芯微也并非行業龍頭,與英特爾的這筆毛利高達99%的業務很難說得清楚。
瑞芯微電子2014-2016年度,所得稅費用分別為-953.03萬元、-59.82萬元、-195.59萬元。主要是因為計提跌價準備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導致。資料顯示,公司2014年未抵扣的加計扣除研發費用高達1.06億,加上2015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導致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兩項因素疊加,導致公司的所得稅費用為負。那么問題來了,作為一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研發費用如此高是否合理,這才是證監會提出這個問題的核心。“(2)研發人員的認定標準、研發人員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以及報告期各年度發生的薪酬總額;(3)同行業上市公司IP與應用軟件攤銷.”
2015年度公司資產減值損失增加1,784.30萬元。公司采用經銷模式,2014-2016年度經銷收入占比為84.33%、91.31%、97.03%。IC行業的一個特點是生產周期長,晶圓3個月+封測1個月,4個月以后客戶要的貨我現在就要下單。與經銷商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風險,如可以讓經銷商屯1-3個月的貨,萬一客戶起量,經銷商的庫存可以緩沖一下。但如果客戶掉量,公司已下單在線上跑的那4個月貨一樣要賣很長時間甚至死掉。也就是說和經銷商合作并不能降低存貨殘次冷備的風險。
雖然生產周期長,但存貨是從晶圓出貨開始算的,也就是說最理想的庫齡應該是30天。據招股說明書批露瑞芯微2016年存貨周轉率為2.77,換算成存貨周轉天數為132天,不算好的庫齡狀況,發審對存貨跌價準備感到不安也不無道理。
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企業在會計處理時對光罩進行的攤銷。光罩是在晶圓加工過程中,在晶圓上蝕刻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模板。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模具。一般而言,每開發一個新產品需要制作一套光罩。如果新產品最終不被市場接受,前期的光罩投入就要打水漂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做十個項目未必個個都成功,很有可能一半都死掉,剩下的一半賺的錢來彌補死掉項目的投入。因此從謹慎性角度來說,光罩投入費用化是合理的。
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炬力集成(2016年5月啟動“私有化”交易)2012年年報為例,炬力集成將光罩投入計入研發支出(R&D),而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第2號公告——研究與開發支出,美國對R&D支出會計處理是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從下圖可以看出Researchand development計入Operating expense,即光罩支出費用化。
2014年至2016年公司收到政府補助分別為3,189.53萬元、2,201.57萬元以及1,817.68,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高達20.40%、87.06%、57.82%。如果將政府紅包拿掉,光罩投入進費用,瑞芯微還能賺錢嗎?答案是否定的。
這是個令人尷尬的利潤表,畢竟瑞芯微在業內人士看來實力相當可以,這是否意味著IC設計行業已殺入紅海呢?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4,335.5億元,同比增長20.1%。設計、制造、封測三個產業銷售額分別為1,644.3億、1,126.9億及1,564.3億,增長速度分別為24.1%、25.1%及13%,設計和制造環節增速明顯快于封測。但其實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占全球比例不足8%,國內僅有少量企業進入主流技術市場。28nm以下設計能力中,海思、紫光展銳、中興微排名前三。
中國大部分IC設計公司產品都存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替代市場已有需求成為主流。來自中國2016年IC設計年會上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刺激,IC設計公司從2015年的736家大幅增加到1362家,整個行業儼然就是一匹脫了韁的野馬。中國IC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對這種“熱度”也只能給予“野蠻生長跡象比較明顯”的評價。
那下游需求如何呢,能消化掉激增的產能嗎?以IC設計產業下游新興市場物聯網的發展為例,在諸多人士看來,物聯網概念下的智能硬件市場是個碎片化市場,需要有眾多初創公司為之服務。然而碎片化的需求特征并不意味著是產品的碎片化,針對各個特定需求領域中的整體解決方案才是根本。具體而言,物聯網領域非常分散,分裂的應用場景提供的數據既不標準也不夠全面。極為昂貴的工藝與超級復雜的設計,再加上永遠嚴苛的開發周期,使得能夠跟上工藝進步的設計公司越來越少,Fabless模式面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