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_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_在线观看一二三区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近期IPO與再融資政策變化

發布日期:2016-11-29 00:00:00 瀏覽量:0

分享到:

 

一、IPO新政:業績下滑分類處理,降50%的不再安排后續審核


擬上會和過會待發行的企業可要注意了!IPO之旅再添變數。

根據11月23日上午保代培訓的要求,監管機構正在研究針對擬上會的和過會后待發行企業的業績下滑分類處理的措施,具體要求將于近期發布。

業績下滑考量指標為最近一期(季度、半年度或者年度)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利潤總額。

目前參照的原則為1.業績下滑不超30%:發行人需要出具業績專項分析報告,分析業績下滑的原因,經營和財務是否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是否影響持續經營能力和其他發行條件,提示風險,并提供下一報告期的業績預計;保薦機構出具核查報告,發表明確核查意見。在此基礎上,推進后續審核或發行工作。

2.下滑超過30%但未超過50%:發行人除出具業績專項分析報告、保薦機構出具核查報告外,發行人可以出具會計師審核的盈利預測報告。在此基礎上,可以安排上會或發行。但經會計師審核的盈利預測報告中利潤總額預測數據如較上一期數據下滑超過 30%,需要參照“下滑超過50%”,等后續財務數據更新情況再處理。

3.業績下滑幅度超過50%:不安排后續審核工作,需要等下一報告期財務數據補充后看情況推進審核工作。

根據中國證監會披露,截至2016年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90家,其中,已過會62家,未過會72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87家,中止審查企業41家。


二、定增取消?當然是假的!投行人士放出"內幕"消息,最新融資數據已昭示四大變化



遙遙領先的預言=謠言?可能這次關于“定增取消”傳聞的這個等號偏偏就不讓它成立。

從昨晚到現在,一條關于定增將會取消的“謠言”在反復攪動市場。這則來自某自媒體的傳聞,大概表述這樣再融資的幾點政策變化:

 

一是要求融資間隔一年;

二是不允許變更投向;

三是鼓勵配股,公開增發;

四是不建議甚至取消非公開發行;

五是鼓勵市價發行;

六是限制融資規模。

 

看似漏洞百出的傳聞,細品味,卻又有其合理性。券商中國記者第一時間全面采集市場數據,向投行人士問計,為還原真相,更為理清再融資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


投行“內幕”


傳言并非空穴來風


“取消不可信,傳言并非空穴來風,規則會有相應修改。”一位投行業務排名前十券商的董事總經理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給出了這樣的肯定結論!為何并非空穴來風,這位資深投行人士從政策到數據,給出了清晰的解讀。

 

1、定增政策會有修改,這傳聞不是空穴來風,但還沒有相關政策出臺。

2、在定增政策調整過程中,監管對于定增申請的審核過程已經傳遞出一些信號,市場各方已經感受到了。定增監管從嚴是趨勢。背后是資源分配理念發生變化,適應脫虛就實,看政策效果。

3、上市公司定增申請過會到拿批文的時間大為延長,證監會下發定增書面批文的數量急劇減少。

4、自上而下,監管部門有了成熟的想法后在窗口指導中推行,最后再出臺相應的政策,估計最終也不一定會出臺明確的政策,肯定還是以窗口指導為主,逐步向市場傳遞政策風向。

5、IPO快了,再融資就會慢,這是一個蹺蹺板。去年定增募資規模占股權融資規模的九成,而今年定增募資規模已明顯下降,這是證監會調控的結果。

6、證監會發定增批文慢了,審核速度也偏慢,目前來看,還沒有影響到受理,目前處在正常審核但尚未拿到批文的上市公司定增申請,審核速度將放慢,但不會被勸退。

 

但是調控很正常!

“監管調控很正常,從業這么多年來,反反復復起起落落非常正常。IPO都可以暫停8次,為什么再融資不能調控呢?”上述投行人士分析說,關鍵還是看監管層對于資源配置的理解,目前要資金脫虛入實,可能IPO效果好,大部分中小企業缺錢,需要錢,給了錢也會真正用到實際用途中。也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真正的創新也是中小企業占主要部分。大的上市公司創新效果和效率比較差。如果從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定位來看,證監會調控是對的。

再來看定增。

定增是階段性的產品,任何一個產品做到90%以上,都是不正常的,物極必反。定增市價發行是必然方向,但這是一個過程,需要逐步找到適合中國的市場化規律。政策不斷評估、試錯、調優。任何調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最近市場明顯感受到了定增審核變化,不是通過政策來調控,是通過窗口指導逐步收緊。

現在IPO節奏加快,二級市場沒有大的影響,事實上也在教育投資者,IPO發這么快,二級市場不影響,但是IPO快的背后是再融資慢了,所以是不是這樣一個組合、速度調整,是適合我們目前的政策?這也給市場信心,現在正是教育投資者好的窗口期。


資管人士喊話


浙商資管陳旻通過微信號慷慨陳詞,他給出七大理由:

 

1、這一消息目前仍是傳聞,沒有任何其他渠道得到驗證;

2、標題黨!為了吸引眼球。題目是《驚聞定增要被取消》,看起來很嚇人。其實內核講得是修訂規則、提高門檻等;

3、可信度。首先,從“取消”二字來看,顯然不可信,畢竟這是一個上萬億的市場,一刀切的叫停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沒有定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就成為一句空話,特別是在最高層三番五次提到的“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個背景;

4、其次,從“控價控量控節奏”來說,可信度較高,事實上自今年以來監管層一直是這樣在操作的,但其背后的邏輯是“嚴控機構勾結上市公司、大股東、各類資金,利用定增和并購重組,無規則無底線的套取利潤,掏空上市公司”,說白了監管層的目標是要規范定增市場,清掉湯里的老鼠屎,有利于再融資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而不是連湯一鍋倒了;

5、其實從去年10月18日發文開始,定增的監管路子就一直在往更市場化的方向走。比如鼓勵發行期首日定價、限制停牌時間等等,就是因為過去這幾年,內部關聯人通過各種手段形成巨大的定增折價,攫取了巨大的收益,未來折價空間收斂是必然趨勢,這也是我們提出“定增進入2.0”時代的核心邏輯,未來定增的收益更多來自于beta(低位逆勢布局,等待市場回升)和alpha(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募投項目或并購標的資質);

6、與現在模糊的審批節奏相比,還不如早點明確規則,門檻該提就提,大浪淘沙始見金,讓優質的項目不至于一起卡死在批文上;

7、總結:不可能全面叫停,有可能提高標準,規則明確好過沒有時間表,好項目永遠是稀缺品,定增從全民化回歸專業化。


 

誰會受傷


規則修改哪類主體最受傷


就算只是修訂定增規則,提高參與門檻,對市場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舉幾個例子:

1、影響券商投行業務收入結構

“定增發行節奏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投行業務收入。”上海某上市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稱,作為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必須得很敏銳地感受到監管層調控想法,調整自己的客戶需求,調整投行項目結構,否則業務方向會出現偏差。預計定增市場會有1-2年的政策調整過程。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97家券商主承銷收入合計148.95億元,其中增發的收入占比為42.88%。如果定增發行節奏發生變化,這一占比勢必也會發生變化。

“IPO和再融資就像一個蹺蹺板,IPO快了,再融資就會慢。”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2、定增基金

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變少了,專注于定增基金的基金公司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以財通基金為例,今年以來一舉中標154個定增項目,參與規模為第2至第5名基金公司的總和。截至10月31日,以上中標項目已實現浮盈100億元,定增王的投資實力凸顯。可定增市場發生變化了,籃子里雞蛋變少了,財通該如何配置資產?管理規模縮水不言而喻。

3、上市公司


但隨著未來監管層對定增規則的修訂,資質一般的上市公司無疑將被拒之門外。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監管層的目標是要規范定增市場,清掉湯里的老鼠屎,有利于再融資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完成非公開發行的企業共計857家,募集資金1.37萬億;而今年截至11月23日,完成非公開發行的企業646家,但發行規模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某個角度上說,單家上市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融資規模越來越大。